我國的信息化發展突飛猛進,數字化水平國際領先,智慧化發展也提上了日程,“智慧化“的中國已經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。
在此次和疫情的抗爭過程中,我國數字化、智慧化的發展成果盡顯,線上教育、線上辦公、遠程醫療、大數據排查、動態健康碼等大顯身手,幫助大家工作生活得更便利、更安心、更舒適。
而隨著5G移動網絡的構建,6G信息技術研發布局拉開帷幕,一個屬于智慧化的時代已經慢慢向我們靠近,智慧交通、智慧醫療、智慧教育。。。各行各業都面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,水務環保領域也不例外。
縱觀現代中國水務環保的發展史,我們大致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階段。
第一階段為“自動化”,通過引入自動化控制技術,大幅提高生產、質量和管理,該階段已全面完成。
第二階段為“信息化”,借助于計算機技術的興起,實現了信息的遠程采集以及移動管理,目前我國水務環保行業正處于該階段。
第三階段為“智慧化”,該階段是以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為核心的應用,智慧化階段是我國水務環保下一步的發展方向。
在這個創新涌動,遍地開花的好時代,在這個由信息化向智慧化升級的關鍵時期,國家已出臺了多項政策,引導和支持各地智慧水務建設的嘗試、實施和落地。但不能忽略的是,蓬勃的發展機遇伴隨著困難與挑戰,下面小編總結了智慧水務建設的三大難點,期待給每一位智慧水務的建設者共同探討。
智慧水務由感知(數據的采集)、網絡(數據的傳輸和相互聯系)、應用(決策和管理)三個層面所組成。其中,應用層為現階段最薄弱的一環。
現階段,智慧水務項目多以信息化公司、GIS公司為主,對實現數據集成、結構搭建、系統建立可謂駕輕就熟。但是,僅有龐大的數據并不能解決問題,挖掘數據、分析數據,并使之為決策和管理提供支撐依據更加重要。缺乏頂層設計,使得數據雖多,但事倍功半。如何挖掘數據之間的相關性,再現數據所反映出來的現狀和問題,需要設計者和建設者們事前更加仔細的思考和規劃。
目前,各智慧水務項目更多聚焦于點,未能做到連網成面。已建成的系統存在數據標準不統一,無法互相關聯、直接遷移等問題,暫時只能依靠人工清洗篩選,但該方法顯然并非上策。另外因為各系統數據標準不同,還可能存在重復采集數據或數據缺損的現象。所以數據標準的統一性可以極大地提升智慧水務系統的應用潛力,也成為了當前智慧水務建設所面臨的第二大難點。
隨著智慧水務的發展 ,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,水務環保行業存有海量數據,但數據系統標準化程度不夠,數據資源體系不完善,且不具備數據挖掘和分析的能力,導致數據 “匯”而不“慧”,尤其在早期建成的系統中體現得最為明顯。
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,對“死板”數據進行提取、清洗、轉換,最終載入標準化數據庫,集成和關聯各來源數據,使數據真正“慧”起來,使之能夠有力支撐決策管理可謂智慧水務發展的第三大難點。
小小歸納一下,智慧水務發展至現階段雖然建成了多個應用層面的數據系統,但因各方均從自身角度出發,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協調,系統之間相互獨立,各自為政,無法進行數據共享和遷移,沒有發揮出智慧水務最大化的作用。
為了更好的建成智慧水務,統一編碼體系和數據標準,建立數據管控體系,逐步實現數據的規范化,有利于數據交互、共享和數據的分析利用至關重要。但總體來說,瑕不掩瑜,我國的水務環保在近幾年來確實得到了極大的發展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智慧水務能夠實現真正的智慧化。
講了這么多困難,是不是很打擊人?然而困難和機遇永遠都是密不可分的,有困難挑戰,就能帶來無限的機遇。那么智慧水務的發展,可以給我們帶來什么機遇呢?不妨點個“在看”,那兩個小字很迷人,可以迷得小編給大家奉上關于智慧水務的“機遇”